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尼雅三问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肖春飞 拍热扎提·阿不都
2025年10月,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出土30周年,当年现场发掘的考古工作者重返大漠深处的尼雅遗址,记者随同前往。沙海苍凉,全无生机,下面却埋着曾经富足安乐的绿洲文明……立于这沧海桑田巨变之地,颇有“念天地之悠悠”之感概,思绪万千,于是有了“尼雅三问”。
一问:“天人合一”时代价值何在?
30年前,“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出土,震惊世界,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如今作为“镇馆之宝”珍藏于新疆博物馆。
“五星出东方”,是古代天文星占用语,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而运行到相近的东方天空。作为比较罕见和独特的天文奇观,被古人视为大吉之兆,尤其有利于军国大事,最早记载出现在《史记·天官书》:“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
和田地区博物馆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原尺寸复制品)。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这块古老的汉代织锦,蕴含着丰富信息,例如“天人合一”宇宙观。尼雅遗址已被学者认定为汉晋时期的精绝绿洲城郭,当年现场考古队员、现任新疆文博院副院长、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一句祈祝吉祥祺瑞的用语,结合同时出土的一件“讨南羌”织锦残片,无疑是汉朝为了祈祝讨羌大事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顺利,作为礼物赏赐给了当时的精绝王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古代天文学高度发达,基于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毕竟,一个没有天文知识、不能了解并掌握气候变化的民族,是不可能创造出发达的农业文明的。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先民就已经能“观象授时”,确定了天干地支及二十四节气,也形成了中华文明独有的“天人合一”宇宙观。
“天人合一”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在中国先民眼中,天其实就是万物的主宰和宇宙间最高的存在,但是,天又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若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所谓“天人感应”。“五星出东方”天象,就被认为“天降祥瑞”。于志勇说,“五星锦”整幅的吉祥语文字可复原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包含了“仁政”“王道”政治哲学和“天人感应”“瑞应德化”的阴阳五行“思想律”,体现着古代中国人以道德秩序构建天下的思想表达和精神追求。
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人类不懈探索宇宙的当下,“天人合一”过时了么?
答案是否定的。
除了尼雅遗址外,同在民丰县北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还有一个同样的沙埋绿洲安迪尔古城遗址,均是发源于昆仑山的河流哺育而成,又因河流改道或断流而湮灭。考古发现,昆仑山北麓古代人类活动,呈现从北到南逐渐萎缩的历史,也就是说,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源于昆仑山的河流越来越短。在新疆,类似消失的文明还有楼兰、小河……
“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利用厚生,不为物役”,既科学利用自然创造美好的生活,又不会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成为物质的奴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新疆大地上,上演着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的人类治沙奇迹。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正是“天人合一”观念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一种更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发展方向。著名学者季羡林生前所说:西方向大自然穷追猛打、暴烈索取,跟东方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融为一体的态度区别很大,“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天人合一命题,正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表现……挽救西方文化衰落的方法,就是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济西方的分析思维模式之穷。”
二问:文化遗产如何更好滋养文化认同?
贵族们互赠礼品,用毛笔在木简上写下汉字祝福语;学堂里书声琅琅,稚子们背诵《仓颉篇》;国王、王后是仰慕中原文化的超级“粉丝”,从上而下地影响到每一位精绝人……这是考古工作者根据尼雅遗址考古发现后复原的当年精绝城郭场景。
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共在尼雅遗址发现墓地12处,收集到了超过20具古代人类的遗骸,他们大多高鼻深目,有着深棕色甚至金黄色的头发,这说明当时的精绝人在人种上更接近于欧罗巴人种。和田地区博物馆编著的《精绝回响》一书中写道:“正是这样一群白皮肤、黄头发的西域先民,倾心于汉文化,主动学习汉字、使用汉字,将中原王朝的丝绸、铜镜、漆器视作最珍贵的物品,这是汉晋中原王朝国力强大的体现,是中华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的有力证明……”
10月17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考古发掘的主要亲历者重返尼雅遗址95MN1号墓地8号墓。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撰写的《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95 M N 1号墓地 M 8发掘简报》上有个关键细节,棺中合葬夫妻(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即放在男尸身畔)均着长袍,均为“右衽”——古人上衣多为交领斜襟,上衣襟往哪里掩,真不一般。中原汉人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典型的华夏风习;而北方诸族崇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简而言之,衣领子呈“y”形,才是纯正的汉服。“左衽”与“右衽”,历史上一度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容搞混。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决心全面汉化,改革鲜卑旧俗,就包括左衽改右衽,太子元恂抵制父亲的改革,仍然“编发、左衽”,被废。
无疑,尼雅遗址考古发现实证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统辖和治理,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认同。
今天,文化遗产如何进一步滋养文化认同?
其一,文博场馆是最好的“课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郭物表示,新疆大地上的6处世界文化遗产、9545处不可移动文物与45万多件可移动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与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
目前,新疆博物馆建设快速发展,现有各级备案博物馆、纪念馆150家,众多博物馆成为游客热门目的地。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建设秉持“守正创新”理念,像依托库车友谊路墓群原址而建的新疆首座地下博物馆“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成为考古发掘原址展示利用的范例,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活化”提供了有效经验,广受好评。
其二,拥抱数字科技。“精绝七日·新疆尼雅遗址数字大展”,融合了数字艺术、互动戏剧、电影美学、虚拟现实、穿越式VR等多元形式,游客瞬间“穿越”到两千年前的精绝古城,可“触摸”琳琅满目的丝路商品,耳畔是商贩吆喝声,几乎能闻到馥郁的葡萄酒香……
新疆文化工作者正热忱投身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的创新实践中,在新疆博物馆,“中华锦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国宝展”观者如云,这是单独为一件文物办的一个展,以数字技术重构尼雅遗址的历史时空叙事,让观众在身临其境中与历史共情,完成对中华文化“感受—感知—感悟”的深度连接。
其三,艺术化、生活化并重,文化遗产“日用而不觉”。30年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已成为新疆文创最主要的元素之一,从地毯、丝巾、箱包、服饰到冰箱贴,随处可见。这件文物也给了后人无穷的创作灵感,《五星出东方》舞剧由京新两地联合出品制作演出、荣获“五个一工程”“文华大奖”,目前在和田驻场演出,备受欢迎。
不少文博专家还建议:目前影视影响力巨大,《我的阿勒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希望不久之后,能围绕“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主题,出现故事动人、制作精良的影视剧!
三问:中国何时重回奢侈品制造高地?
在尼雅遗址佛塔附近,一个自媒体博主绘声绘色地录制视频:“打开棺盖,考古学家发现一块织锦上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字……”于志勇正好从旁边走过,一时哭笑不得。
“织”,跟“写”或者“绣”,技术难度完全不一样。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代表了汉代丝绸工艺的最高水准:由五组经线和一组纬线织成的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48根/厘米,平纹五重经的组织在汉代织锦中较复杂,也极为罕见;其纹样题材异常别致,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瑞兽和祥云瑞草,并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巧妙列置其中。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胡光俊评价说,这是古代极其复杂的“编程”。
2013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了四部提花机模型,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汉代织机实物,2017至2018年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被成功复制。胡光俊这次特意带着复制品来到新疆,言语中满是自豪:“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都是全球的奢侈品、‘硬通货’!”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手机、高铁、新能源汽车乃至战机等代表中国科技硬实力的产品深受全球青睐,那么,代表中国“软实力”的产品,何时畅销全球?中国何时重回历史上的奢侈品制造高地?
“同样的面料,凭什么外国一个包一件衣服卖几万块,我们的才卖几百块?”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新疆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孙秀琴说,“不服气!”
大家认为:中国要重回奢侈品制造高地,需要系统思维、系统工程支撑,比如过硬的设计、到位的理念、强烈的品牌意识。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岳峰30年前是尼雅考古现场的中方队长,作为著名文物艺术品鉴赏家,他说,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中国的玉更能代表爱情与婚姻:个人的品德、彼此的包容……但为什么西方的钻石文化在短短数十年内就风行中国?跟改革开放初期西方文化迅速涌入有关,另外,“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非常经典,抓住了人心,值得我们借鉴。
形成合力,也很关键。岳峰说,从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到技术支撑、舆论宣传等,要齐心协力。孙秀琴则认为,要细分市场、协同作战,与其内卷,不如各自在一个产业链上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在自己领域做到极致。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文化自信。2011年,孙秀琴第一次看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当场惊呼:工艺、构图、配色、审美……这就是中国的爱马仕!从此潜心挖掘,念念不忘让国宝“活化”,呈现东方美学。她说,30年发掘的是1.0版,30年来的“活化”的是2.0版,如今,时代呼唤3.0版,共同创造属于新疆、属于中国的文化产品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