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1.1万支舞队同台竞演 新疆“村舞”何以如此火爆?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7月28日晚,乌鲁木齐市文化公园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激情澎湃的鼓点声中,沙依巴克区舞蹈队的《盛世鼓舞》热烈上演。舞者阿迪力额头沁着汗珠,嘴角却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6个月的“村舞”经历让他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舞蹈比赛,”阿迪力说,“以前总觉得跳舞是年轻人的事,没想到我40多岁了也能跳得这么好,跳舞让人变得年轻。”
“我们村的舞”洛浦县2025年群众传统舞蹈大赛在昆冈夜市举行。资料图
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联合主办的2025年“我们村的舞”群众舞蹈大赛暂告段落。自4月启动以来,新疆各地同步掀起参与热潮。从村级展演到地州市级比拼,层层选拔中涌现无数热情的身影。统计显示,天山南北已组建近1.1万支参赛队伍,意味着平均每2300名新疆居民就拥有一支舞蹈队。大赛的独特魅力源于何处?
“因为热爱,音乐一响,情不自禁跟着节奏跳起来。”若羌县吾塔木乡依格孜吾斯塘村的努尔耶姆·艾麦尔说着,眼睛亮了起来。今年5月,她和村里姐妹带着融合现代舞与传统民族舞的节目登上县里“村舞”大赛舞台,“排练时大伙儿较着劲抠动作,我们跳了《最好的舞台》和《盘子舞》,观众都很喜欢。”
新疆文化馆艺术培训部副主任韩笑俐认为:“‘村舞’既有原生态的泥土气息,又有新时代的蓬勃朝气,是零门槛的全民艺术,能让各族群众自然参与的文化载体。”随着文化润疆深入推进,基层文化服务正以多元形式落地生根,歌舞始终是极具凝聚力的纽带。大赛期间直接参与人次超过460万,举办各级赛事近3000场。抖音平台“我们村的舞”话题播放量突破1.5亿次,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网络空间的全民共舞。
乌鲁木齐市“我们村的舞”群众舞蹈展演活动节目《欢迎你来新疆》。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宋海波摄
在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舞蹈队作品《嗨走马》中,21位平均年龄23岁的女孩用热情点燃舞台。起跳、抖肩、旋转……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她们并非专业舞者,而是由大学生、社区干部、普通群众组成。作品将街舞动感活力与哈萨克族传统舞蹈《黑走马》的经典动作融合演绎,演出结束时赢得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排练中,这群姑娘不仅跳出默契,更跳出情谊。”达坂城区文化馆副馆长肖樱说,“通过舞蹈,大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融合创新的形式也让年轻人重新认识了民族舞蹈的魅力。”
各级展演中,各类舞蹈精彩纷呈。裕民县白杨歌舞队的李新霞和队友们以农村生活为灵感源泉创作的舞蹈,满溢乡土风情。“我们逢年过节就参加歌舞展演,能通过舞蹈与大家分享快乐,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李新霞说。扎根生活的创作让“村舞”展演更接地气,也让观众感受到舞蹈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温度。
在墨玉老城景区广场,举办的墨玉县2025年“我们村的舞”群众舞蹈大赛。资料图
参赛队伍中不乏青春面孔。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节目《坐着校车去上学》选材新颖,将学生日常乘坐校车的场景融入舞姿,书包晃动、同学嬉笑、望向窗外的期待等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让观众重温青涩校园时光。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舞蹈队的《涅槃·哪吒》则用现代舞创新演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许多青少年通过街舞、现代舞等形式,讲述着他们的青春故事。
共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把“C位”留给群众。新疆文化馆馆长周文亮介绍,8月下旬,来自全疆各地州市的42支优秀“村舞”队伍将齐聚乌鲁木齐开展巡演,走进景区、社区、广场,让艺术融入市井烟火,文化扎根百姓生活,使天山南北的欢快舞步,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