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见丨聆听“一圆一方”之间的历史回响
辛识见
长风浩浩,从古玛塔格山东南部台地上拂过,矗立其上的一圆一方两座佛塔,见证着千百年来的时光,从喧闹到沉默。直至今时今日,考古工作者拨开沉积沙土的“沙沙”声,再次唤醒了莫尔寺,向我们传递出历史深处的回响。
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入选。在历时近6年的考古发掘过程中,随着佛像残片、多种钱币、泥瓦构件的相继出土,莫尔寺遗址轮廓逐渐显现,这片土地的历史样貌愈发清晰,一帧一帧讲述着过去,也照进了现实。
在莫尔寺的“一圆一方”之间,氤氲着多元文化荟萃的瑰丽光彩。从兴建到逐渐废弃,莫尔寺历经了几个世纪的变迁,单从它的建筑元素来看,有犍陀罗风格的佛塔,有当地的回字形佛殿,还有汉传佛教的大佛殿建筑。在出土的大量佛像残片中,“高鼻浓眉深眼”具有佛教传入西域初期时的特点,而“细眉长眼圆脸”则显示出佛教从中原回流到西域之后的造像特征。不同年代的文物和遗址回放着多元文明在此地对话的场景,也印证着中华文明积极吸收外来文明元素,以包容博大的胸怀,持续发展壮大的历史足迹。
在莫尔寺的“一圆一方”之间,实证了新疆多种宗教并存的历史。莫尔寺两座佛塔,是早期大型地面佛寺的典型代表,提供了我国早期佛寺布局及其发展演变的样本。从塔什库尔干的拜火教火坛,到奇台唐朝墩古城遗址的景教寺院,再到如今的喀什莫尔寺,无数文物古迹早已证实,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佛教、祆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在新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莫尔寺的“一圆一方”之间,标注着万里同风的边疆治理格局。在莫尔寺的考古发掘中,一件唐代大型高规格建筑中常用的泥瓦出土,为中央政权管辖西域提供了一个重要证据。自古以来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不仅有政治、军事层面的建制,更有社会文化层面的浸润。泥瓦的出现,体现了中央政权在西域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力,也彰显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历史一再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始终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深厚土壤,始终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发掘和守护莫尔寺的队伍里,各民族成员并肩携手,如同在这片土地上一起耕种生活、守望岁月。抬眼火车呼啸而过,农田阡陌交通,仿佛千年的丝路荣光不曾远去,并赋予丝路明珠更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