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 聚民心 | 福海县:百姓烦心事,综治中心“一站式”搞定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 庄晓颇 通讯员 史春燕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眼下正值春耕关键时期,农事不等人,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农民一年的收成。这两日,家住福海县齐干吉迭乡的村民唐某遇到了烦心事,他因为150亩地750元机耕费的问题和喀拉玛盖镇村民胡某产生了纠纷,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唐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令他没想到的是,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今年以来,福海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践行“乌伦古经验”,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快打造矛盾纠纷“终结地”、社会治理“晴雨表”、服务群众“连心桥”,确保老百姓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高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百姓赞誉。
汇聚合力“一站式”服务解民忧
走进位于商业繁华地段的福海县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内,各个服务窗口内,工作人员忙碌而专注。这里整合了信访、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多个部门力量,实现了 “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以往群众遇到问题,常常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如今在综治中心,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各类问题。
福海县综治中心负责人张宏智介绍说,中心按照“1+5+N”建设模式,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为枢纽,设置综合受理区、调解服务区、诉讼服务区、警务服务区、行政调解区5个功能区,聚焦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两大职能,采取常驻、轮驻、随驻三种模式,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核心职能部门常驻办公,住建局、人社局等N个行业部门根据需求轮驻、随驻,规范设置登记受理、信访接待、诉讼服务8个功能室,成立了“乌伦古经验”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冬不拉”特色调解室,建成了一中心统筹、多部门入驻、多中心合一、多功能集聚的综治平台。
这种整合模式,让各部门从“各自为战” 转变为 “联合作战”。各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快速响应、精准处置,对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真正做到了让群众 “最多跑一地”。
整合资源 “路线图”描绘新画卷
4月1日,家住福海县天海小区的努女士来到县综治中心反映,前段时间,上小学的女儿在校期间,与同学玩耍时发生碰撞,导致牙齿脱落,造成了不可逆转损伤。工作人员审核完材料后立即给予答复: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中心常驻律师、司法部“1+1”法律志愿者包安民说:“努女士是城镇低收入家庭,又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按照规定,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我会参与事件处理全过程。”
福海县综治中心自运行以来,进一步完善了群众诉求登记、受理、转办、核查、化解等工作规范,始终强化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分止争。中心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等标准化“路线图”,整合多方资源力量,推动工作协同联动模式顺利运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协同发力,运用法理情融合的方式,致力于实现“事心双解、案结事了”,提升了解决群众诉求的效率,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中心从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退休法官钱晶辉介绍说,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可以在诉讼服务区快速进行司法确认,或进行附强公证,通过一体化流程的运作和科技的运用,完成电子签章,当场出具文书,调解不成功的案件,按照工作流程引导进入诉讼程序,法官工作室可以通过新疆移动微法院和新疆诉讼服务网,引导帮助群众进行网上立案,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数据赋能,“E赛道”跑出加速度
福海县综治中心充分利用科技赋能,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依托自治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矛盾纠纷信息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处理,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时开展指挥调度,对群众反映集中、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和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事件,及时进行预测、预判和预警,实现各类群众诉求的全量汇集与一体受理,通过依法引导、精准分流、就地调处、联合化解、预约服务、远程调解等方式,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在服务内容上,综治中心不仅关注矛盾纠纷的化解,还注重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对于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如劳动纠纷、社会保障等,更是重点关注、全力解决。中心还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自助机,可以实现法律咨询、查找律师、计算赔偿数额等自助法律服务,引导来访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据了解,今年以来,福海县综治中心共接受群众来访800多人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25件,化解成功率达99%,许多长期困扰群众的难题得到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综治中心的高效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